新闻中心

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发布时间:2018-04-02 来源:人民日报

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明确提出2018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过去5年我国取得了人民自豪、世界惊羡的伟大成就

过去5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国内外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5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累计实际增幅超过40%,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增长近48%。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大幅跃升。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处在国际公认的物价涨幅2%左右的理想水平;织就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使上亿人喜迁新居。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过去5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在我国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发展卓尔不群、独领风骚。

在国内外形势极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过去5年我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创造力、感召力,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威力,也再次表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锲而不舍激发活力、增添动力、释放潜力。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我们既没有走传统的粗放发展老路,也没有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解决结构性矛盾和总量问题,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5年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过3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既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又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产生后遗症。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破”“立”“降”上狠下功夫。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市场主体5年增加70%以上。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扩大就业。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努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这些目标与去年相比总体没有变化,有的作了适当调整。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5%左右,与去年预期目标持平。这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也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今年首次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主要是考虑这一指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非户籍人口,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就业状况。

201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新动能更快更好发展壮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围绕改善营商环境和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减轻市场主体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抓紧修改废止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下决心砍掉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把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个人所得税。围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一要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落实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二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支持,强化对特定贫困群众的精准帮扶。三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眼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报告围绕人这一核心,对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作出部署。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服务供给。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围绕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报告在提出促进出口举措的同时,要求积极扩大进口。报告强调,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报告聚焦群众最关切最烦恼的事,提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从促进居民增收和减轻税负两个方面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措施,既有使所有群体都受益的普惠性措施,也有针对特定群体的措施。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强调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消除城镇“大班额”、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并对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提出了要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方面,从加强“防”与“治”两个方面作出部署,包括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要求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报告还部署了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工作。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