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发挥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30 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新论断赋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的历史定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强化基础研究

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引领,是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源头在基础研究。这是因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往往是依靠基础研究重大进步推动的结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要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革,必须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的链条往往比较长。因此,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要大力提高申请专利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但也要看到,就三方专利(即同时在欧盟、美国、日本专利局申请的专利)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应在保持专利申请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以增加三方专利为抓手不断提高我国专利申请的质量,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关系科学技术研究进程,更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国与国之间的创新竞争,关键在于创新体系之争,特别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之争。虽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各国普遍认同,但能否建立起保障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过程中,尽管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并大规模增加科技投入,但因为没有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新体系,技术进步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除了在人造卫星等少数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没有为经济体系提供强大战略支撑。这提醒我们,技术创新是一个完整链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一个完整的链式过程。只有提高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才能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发挥好市场和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

市场是推进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关键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最大动力来自市场竞争。新技术新产品只有得到市场认可、获得市场回报,才能真正体现价值、实现持续创新。市场规模巨大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独特优势,为我国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了难得条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各类创新活动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束缚,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活力和积极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不仅要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配置资源,而且要通过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有效组织和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很多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创新任务是企业和市场难以承担的,技术创新面临的共性和普遍问题也需要政府创造条件积极解决。因此,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在推进创新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

有效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创新发展的主体。近二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一批高科技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实践表明,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需要有效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大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骨干作用。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70%以上的全球技术转让是由大型跨国公司完成的。在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是大企业的主力军,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为我国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的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这些企业提供的。今后,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更加有力、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内在活力和创新动力,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的创新潜能,培养更多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应保障中小企业更多更公平地获取技术创新资源;努力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独角兽”企业普遍被认为属于新经济或创新经济企业,是我国创新能力提升和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力量。应通过支持上市等多种措施促进这些企业良性发展,并注重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为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创造更好条件。首先,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其次,完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健全技术创新系统,优化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第三,进一步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看,我国与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国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里,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研发经费投入仍然较少。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通过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研发经费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并通过慈善捐赠等渠道进一步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更好调动各类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对创新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是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近年来,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表明我国科技创新已由过去的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在某些领域走到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也表明我国已经有了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好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必须把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端人才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努力造就一大批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调动各类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提供更加开放的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和集聚制度与政策,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更充分地满足社会创新需求。

完善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和服务。出国留学回国人员是加快我国技术创新步伐、推动在部分重要领域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归国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归功于我国有着众多创新创业机遇,另一方面归功于我国对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实行的大量鼓励政策。今后,应多措并举破除人才壁垒,健全服务体系,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吸引更多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

培养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德国、日本都是制造强国,两国高级技术工人占产业工人的比重分别为50%、40%。我国是制造大国并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但高级技术工人占产业工人的比重仅为5%左右,高级技术工人缺口达近千万人。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必须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切实做好技术技能培训、工匠精神培育等基础工作。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