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中长期建议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产业是经济体系的基础和内核,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战场。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历史经验表明,供需双侧合力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动力来源。从需求侧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个性化、高端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需求正逐步向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这些都拉动了产业结构从农业向非农业、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随着我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出口比重及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均在不断上升,带动了出口产品从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先进信息技术产品等转变,也拉动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供给侧看,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体制创新,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进一步看,这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显现、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等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我国亦正在经历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高能耗产业等一系列结构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供需两侧发力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既存在部分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无法释放的问题,也有供给体系不能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以系统性思维构筑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组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产业结构转型供给新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应用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值得关注的是,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特别要改革完善科研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既鼓励创新也宽容失败,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第二,要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撑。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所在,亦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要以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有序流动,让市场在要素价格形成、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把科技创新、现代金融、 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创新发展。

第三,要不断推动开放合作,在转型升级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外在拉动力。在这一过程中,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以高质量引进外资、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和优化推进多元化出口为重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资本、商品、技术、人才等自由有序流动,优化产业布局,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四,要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凝聚产业结构转型内需动力。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强化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增加对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更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拉动力。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