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济日报:对国企改革发展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4-02-20 来源:

提及国企你会想到什么?最近,身兼中建材和中国国药两家央企董事长的宋志平现身说法,对有关国企的一些片面认识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国企,颇有说服力。

这几年,“抱怨”国有企业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时髦”。获得高额利润靠垄断,“掌门人”的年薪“旱涝保收”,亏损有政府埋单,等等,部分人总习惯把这些“负面”信息与国有企业联系起来。前不久,某家外企在华利润下滑,竟然也把“帽子”扣到了国企“垄断”的头上。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的确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活力不够等问题,也确实有不少企业靠垄断地位“躺着就能赚钱”。但这不是全部,更不是主体。对90%以上国有企业来讲,其实都处于有效竞争之中。因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包括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等,不论是进入门槛还是市场运营,都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想垄断也垄断不了。正如宋志平所说,在央企的112户企业里面,可能有100户左右都是充分竞争领域里的。定价当然也是随行就市的,本身并没有一个强加于市场的价格。如果强加给市场的话,市场也不会“埋单”。

那种把国企与其他企业对立起来,并归结为此消彼长关系的看法,更是错误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域设置了准入门槛,把不少民营企业挡在了大门之外,是事实,但这更多是产业政策的原因,与国有企业没有直接关系。现在,大门都敞开了,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不管是国企还是其他什么企业,均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对国企垄断问题,我国也在采取措施逐一打破。尤其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行政外衣”会进一步褪去,各类市场主体都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有能力就上,没有能力就淘汰,最终由市场说了算。

事实上,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自己也觉得很“委屈”。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它也要从事经营,讲求经济效益,但现在却缺少企业的“同等待遇”,国企高管多数都是任命的,而不是企业按照市场规则选出来的,薪酬待遇也比其他企业低得多;企业的运作,一方面要守市场的规矩,另一方面还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担子比民企重很多。

对国企的认识是与国企改革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肯定是不行的,也是不利于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应该好好考虑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国资管理框架,既让国有企业成为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真正走进市场、适应市场,又充分发挥其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这是值得我们下功夫探讨的大课题。

(本文章摘自2月20日《经济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