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网川电形成农电管理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4-05-19 来源:

“包片进村”、“三本台账”,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去年开始试点的两项农电管理新模式,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四川眉山、德阳了解到,“包片进村”、“三本台账”切实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用电难题,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这两种做法不仅架起了农村供电与农村客户的连心桥,还架起了电力企业与员工的连心桥,被业内外人士形象地统称为“连心桥”工程。

业内人士认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包片进村”为突破口,以“三本台账”为工作的延伸,准确为农电管理把脉问诊,并且对症下药,为新形势下农电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低电压困扰四川农村

记者获悉,尽管近几年来四川农电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历史欠账,造成四川部分农网建设仍然滞后。与此同时,又由于体制变更,造成农电管理参差不齐。困扰四川农村地区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低电压,这在2013年前尤为突出。国网眉山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建明告诉记者:“很多偏远地区在电灯下点蜡烛,把洗衣机当米桶,把电冰箱当衣柜,这在2013年之前非常普遍。”

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3月四川省电力公司召开的农电工作会议上,抓好农电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农网工程建设、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开展供电所规范化建设成为热议话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明确指出,要对农电一线充分把脉问诊,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供电所、每一个村。最终,不仅要架起农村供电与农村客户的连心桥,而且还要架起电力企业与员工的连心桥,进而探索一条适合农电管理的新模式。

据了解,经过多次“头脑风暴”,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连心桥”工程的破题方案——“包片进村”终于敲定,并确定国网眉山供电公司作为试点。

 眉山“包片进村”探路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葛兆军告诉记者,“包片进村”就是从市公司到县公司到供电所到农电工,所有人员都要组成工作组,定期走访辖区内的村社,进入农户家庭了解农民的用电情况。就像医生看病一样,通过实地看、问、听、查,找到症结。

据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金富怀介绍,为了保证“包片进村”由点到面全面推广,试点的选择尤为重要。“仁寿由于地域的特殊性,面积广、人口多,将仁寿作为‘试验田’更有利于‘包片进村’整盘棋的布局。为避免流于形式,针对仁寿18个供电所辖区的60个乡镇、44个小区、588个村,我们成立了仁寿6名局领导班子成员+4名后备干部的10个对口小组,实地看、问、听、查,找症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2013年5月31日,“包片进村”开始在眉山辖区的东坡、彭山、青神、洪雅、丹棱等地全面推广。

张建明说,通过实地看、问、听、查,掌握第一手数据,我们就可进行最科学合理的应对。他告诉记者,四川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非常普遍,春节期间他们都会回乡过年。因此,每到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用电负荷就会猛增,最高的地区甚至会超过变压器容量的四倍。对此,我们并没有简单采用增大变压器负荷的做法,而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子母变”进行改造,即用一大一小两台变压器,平时用小的,电负荷增长时用大的,到用电最高峰就两台一起用,这样既保证了春节期间农民能用好电,看好电视,又不至于平时造成浪费。金富怀告诉记者,春耕春灌期间用电安全也是“包片进村”发现的问题。我们研究发现,春耕春灌期间,农民直接在电线上挂钩或是从家里拉很长的电线到地头,从而引发触电事故。为此,我们开发了移动电箱和电表,把电箱直接建到田间地头,谁家要用,一插电卡就可以取电,既方便了农业生产,也保障了农民的人身安全。

记者在眉山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包片进村”不仅大大改善了基础建设、低电压问题等“硬件设施”,更在服务质量、以客户为导向等“软件水平”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包片进村”在眉山试点半年后,因成效显著,2013年11月20日,国网四川电力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包片进村”工作模式。

德阳“三本台账”延伸

在王抒祥看来,“包片进村”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种常态的工作方式。

记者了解到,在“包片进村”全面铺开的基础上,作为对这种崭新模式的有效契合与良性互补,以服务、安全和稳定为内容的“三本台账”工作制度2013年底在德阳的农业大县中江县率先推行。

王抒祥认为,“包片进村”主要侧重发现问题,是前台,而“三本台账”侧重解决问题,是后台。只有前台和后台无缝对接起来,才能将农电中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

2014年1月,国网德阳供电公司正式启动“三本台账”管理工作,并出台《“三本台账”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月,“三本台账”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实现了“三本台账”管理的网上流转。

国网德阳供电公司总经理甘涛介绍说,“三本台账”工作制度是一种由农村供电所自下而上收集信息、分层分级办理处置、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的工作模式。通过农村供电所开展用户调查、低电压用户走访、农村电网隐患排查等方式,及时掌握涉电民生诉求,然后通过分级报送、分级负责、分级处理来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及时反馈、接受检查和监督。

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廖学静说,“三本台账”管理工作是以网格化管理和客户体验管理为支撑,实施以创新主动服务为理念的两个转变:变“客户找”为“找客户”,变属地解决问题为各级协同解决问题。

记者采访中明显感受到,国网德阳供电公司的“三本台账”已经将“包片进村”融入其中。在甘涛看来,只有通过供电员工入户调查、用户走访、隐患排查等方式,才能将问题“入账”。重要的是,“三本台账”更看重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记者在国网德阳供电公司运营监控中心看到,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关键点、危险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据记者了解,截止到今年5月4日下午17点,德阳供电公司“三本台账”管理系统共录入问题4695条,其中服务类问题4194条,占89 .33%;安全类问题457条,占9 .73%; 稳定类问题44条,占0.94%。已办结4487条,办结率达到95.57%。

在供电所基层员工张克伦看来,这种工作方法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别人反映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现在需要我们主动搜集问题,再录入系统上报。

  形成长效农电管理机制

王抒祥说,以“包片进村”、“三本台账”为实质内容的“连心桥”工程,切实做到了农电问题的预控、可控,从而形成一条长效的农电管理机制。

记者在眉山、德阳采访了解到,随着“连心桥”工程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地得到农户的称赞。高坝村村民田大爷告诉记者,村里低电压改造后很稳定,现在家里电器都用上了。许多村民家里都新增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葛兆军说,只要是办实事,农民就会举双手拥护,过去工程建设中容易和老百姓起纠纷的地方变得更加顺畅。以低电压为例,表面看是需要加强农网投资的问题,现实是农网资金不能在短时期内全部到位,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缓解矛盾的办法其实很多。比如对低压电流不平衡的台区采取用电负荷重新调剂分配的解决方式,并引导客户在高峰用电期间安全、合理、科学、避峰用电等。

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开展的农电调研相比,“包片进村”、“三本台账”的特点更明显、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两者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完善的农电管理新模式和服务机制。可以说,国网四川电力打造的“连心桥”工程,为新形势下的农电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本文章摘自5月16日《经济参考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